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国科介绍 > 国科简介 > 学科介绍 > 正文

什么是过敏反应科?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4/5/27 来源:本站 浏览:次 字号:

 


过敏反应科也称变态反应科。它是以过敏反应发病机理为研究基础,以过敏反应性疾病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临床学科。它不同于以人体系统为基础的纵向分类的传统学科,而是按发病机理为基础的横向分类的新兴学科。以发病机理为基础的横向分类的学科还有肿瘤科,人体所有系统的肿瘤(例如呼吸科肿瘤,五官科肿瘤和皮肤科肿瘤)都是肿瘤科的诊治范围。同理,人体所有系统的过敏性疾病(例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皮肤病)也都是过敏反应科的诊治范围。

过敏反应科学科范围(疾病谱、诊疗范围)

过敏反应科诊治范围包括全身各个系统的过敏性疾病:

1)按疾病发病部位分类:

(1)上呼吸道过敏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等)、嗜酸粒细胞增多性鼻炎、鼻窦炎与鼻息肉。

(2)下呼吸道过敏反应性疾病:哮喘(咳嗽、喘憋、胸闷等)、过敏性咳嗽、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高敏性肺炎、肺嗜酸细胞浸润、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等。

(3)皮肤过敏反应性疾病: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紫癜、荨麻疹/血管性水肿、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4)耳眼部过敏性疾病:分泌性中耳炎、过敏性结膜炎等。

(5)消化道过敏性疾病:过敏性胃肠炎;

(6)循环系统过敏性疾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紫癜、血栓鼻塞性脉管炎、药物过敏性心肌心内膜炎等。

(7)血液系统过敏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8)神经系统过敏性疾病:食物过敏性偏头痛、组织胺性头痛、梅尼埃病、癫痫大发作(15%)。

(9)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胃肠病: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和胃肠炎、嗜酸性粒细胞性结肠炎。

2)按疾病发生人群特点分类:

(1)儿童过敏反应性疾病:儿童哮喘、小儿鼻炎与鼻窦炎、婴幼儿湿疹和特应性皮炎。

(2)成年过敏反应性疾病。

(3)老年过敏反应性疾病。

(4)妊娠过敏反应性疾病


3)按疾病致敏因素不同分类:

(1)职业性过敏反应性疾病。

(2)药物过敏反应性疾病。

(3)食物过敏反应性疾病。

(4)花粉过敏反应性疾病。

(5)真菌过敏反应性疾病。

(6)螨过敏反应性疾病。

(7)物理过敏反应性疾病。

(8)化学过敏反应性疾病。

(9)昆虫蛰刺过敏反应性疾病。

(10)天然凝胶过敏反应性疾病。

(11)严重过敏反应。

(12)自身免疫性疾病

检查技术

体内试验:

(1)皮肤实验:

①皮肤点刺试验: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致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于十五分钟内在点刺部位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出现痒的反应,或者颜色上有改变。我们基本上就能够比较确定过敏性疾病的存在。皮肤点剌试验现为欧洲国家及美国公认最方便、经济、安全、有效的过敏原诊断方法。

②斑贴试验: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 contact dermatitis) 最可靠和最简单的方法。斑贴试验适用于: 皮肤湿疹样改变,怀疑或有待排除接触性过敏原;皮肤湿疹样改变,对预期治疗的疗效不好;慢性手足湿疹;持续性或间断性面部、眼睑、耳部和会阴部湿疹。

③皮内试验。

④划痕实验。

⑤被动转移试验。

2)激发试验:激发试验是模拟过敏原进入体内的自然过程,引起发病。

过敏原激发试验可以分为支气管激发试验、鼻黏膜激发试验、结膜激发试验、现场激发试验、食物激发试验和药物激发试验等,所有的过敏原激发试验均有一定的风险,应经患者同意后方可进行,患有严重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如哮喘、休克不宜做此试验。


体外试验:

①血清IgE检测,包括血清总IgE和特异性IgE,用于过敏原检测。结合皮肤点刺试验和临床病史可用于过敏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和指导治疗。

②食物不耐受试验(血清IgG检测):由于食物不耐受是人的免疫系统针对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产生的过度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因此,通过检测这种特异性IgG抗体,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已因食物不耐受产生了病变,从而为传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的方法,但是该方法的确切作用与价值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③吸入物过敏原过筛试验。

④药物过敏原IgE检测。

⑤特殊过敏原IgE检测。

⑥类胰蛋白酶、C1INH浓度检测。

⑦其他:人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白细胞组织胺释放试验等。

(3)物理诊断:

1)简易肺功能检测。

2)肺功能检测。

3)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

4)峰流速检测。

5)鼻腔镜。

6)纤维支气管镜

4、治疗方法

(1)避免过敏原:彻底地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2)对症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抗组胺药物、抗白三烯药物、单克隆抗体、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等;

(3)物理治疗:超声波鼻炎治疗、低温等离子治疗、雾化治疗等;

(4)病因治疗:脱敏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针对过敏反应性疾病病因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包括舌下脱敏和皮下脱敏。脱敏治疗是在临床上确定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后,将该过敏原制成过敏原提取液并配制成各种不同浓度的制剂,经反复注射或通过其它给药途径与患者反复接触,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低到高,从而提高患者对该种过敏原的耐受性,当再次接触此种过敏原时,不再产生过敏现象或过敏现象得以减轻。因此,脱敏治疗是唯一能够彻底根除过敏反应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5)患者教育。

5、过敏性疾病的进程

研究表明,过敏性疾病的发展是一个进程,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过敏症状。婴幼儿时期表现为食物过敏、特应性皮炎,随后可能发展为过敏性鼻炎,到青少年时期可能进展为哮喘。一个过敏性哮喘患者,特别是严重的过敏,每一次发作,都将增加社会和家庭不小的负担,然而脱敏治疗是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唯一可以阻断过敏进程,阻断过敏性鼻炎发展为哮喘的治疗手段。

1 [2]
  • 上一条:没有了
  • 下一条:没有了